企業一般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為了其自身的長遠發展,將企業推向資本市場,將其市場化,無疑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雖然走出國門是有一定成本的,但“付出必有回報”,能一步到位的直接與美國資本市場打交道,開闊視野,打通渠道,規范管理,使企業得以更快、更好、更健康發展,對企業的長遠規劃是相當值得的,下面我們來看看目前美國資本市場的狀況吧。
2005年8月5日,百度公司正式在美國NASDAQ掛牌上市,發行價27美元,開盤價66美元,收于122.54美元,上漲95.54美元,漲幅453.85%。最低60美元,最高151.21美元,交易量22,516,800股。是當時近幾年中國企業在美上市首日漲幅最高的企業。
2014年5月22日,京東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左)在美國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參加上市發布活動。當天,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京東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JD”。京東本次公開發行共募集17.8億美元。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首日報收于93.89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8.07%,以收盤價計算,其市值破2300億美元。當天融資額達到240億美元,創下史上中國企業在美上市最大規模的IPO,從50萬元人民幣初創到上市市值達到230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用了15年。
2018年7月26日晚,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為PDD。此次IPO,經納斯達克提議,拼多多選擇在上海、紐約同時敲鐘,這在納斯達克歷史上尚屬首次。
據悉,拼多多本次美股IPO認購火爆,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以19美元定價。7月26日晚,拼多多上市首日開盤報26.50美元,收報26.70美元,較發行價格19美元漲40.53%,當天融資額達到16.3億美元,市值逼近300億美元。
在中國“上一次市脫一層皮”
其實不止阿里、京東、百度、拼多多,中國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上市都在美國。即使赴美上市掣肘頗多;即使由于文化、語言和法律上的差異與障礙,企業在境外投資者獲得的認知度有限,但它們仍然選擇美國等境外資本市場。
在美上市最快四個月搞定,在中國節奏緩慢到“上一次市脫一層皮”。
在中國,“上一次市相當于脫一層皮”絕非誑語。算上上市前的“整改期”和證監局“輔導期”,從申請到正式掛牌平均需要1-2年時間。如果股市“動大手術”(自1990年開始交易以來,A股市場歷史上共有八次IPO暫停及重啟,空窗期短則五六個月,長則逾一年),企業則隨時可能折騰上3年才得以在國內主板上市。而互聯網企業成長非常快,要是等兩三年后再去上市籌資,早就錯過最好的發展時機了。
相反,在美國,只要嚴格遵守正確步驟,上市準備過程非常短:在最受中國企業青睞的納斯達克上市最快半年,甚至4個月就可以搞定,在納斯達克的“公告板市場”(OTCBB)上市最短只要5至6個月便能完成手續。且相比中國的消化不良,在美上市的成功率超99%。
中國上市至少三年盈利
若要在A股上市,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超過人民幣三千萬元,這一個條件就足以把京東以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互聯網公司推向美國。
相比之下,在美國資本市場虧損的企業也能上市并且融到很多資金
值得注意的,2018年在美國上市的這48家中國企業公司當中,大多企業都是虧損狀態下上市,諸如愛奇藝、B站、虎牙、拼多多、蔚來汽車、流利說、優信……
以下貨幣以人民幣表示
愛奇藝,三年虧損近百億元,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別虧損:25.75億、30.74億和37.36億,IPO上市當天融了141億。
拼多多,三年虧損13億元,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分別虧損:2.92億元、5.25億元12.17億元,IPO上市當天融了110億。
蔚來汽車,三年虧損百億元,2016年、2017年和截至2018年上半年分別虧損:25.733億元人民幣、50.212億元人民幣和33.255億元人民幣,IPO上市當天融了68億。
B站,三年虧損13億元,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別虧損:3.735億元、9.115億元和1.838億元,IPO上市當天融了30億。
優信,一年最多虧損27億元,2017年、2016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別為虧損:27.48億元、13.92億元和8.394億元,IPO上市當天融了28億。
虎牙,兩年虧損7億元,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6.26億元、0.81億元,IPO上市當天融了14億。
流利說,虧損1.88億元,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別虧損:8920萬元,、2.428億元、1.823億元,IPO上市當天融了6億。
為什么人們會投資不盈利的上市公司?
世界金融控股集團國際專業金融講師表示:“不盈利首次公開募股增多反映了公開和私人市場普遍偏好增長能力而不是盈利能力。”
他說:“就像大蕭條以來的大部分復蘇時期那樣,投資者沒有那么關注盈利空間,而是繼續對那些具有長期未來擴張或顛覆潛力的企業給予高度肯定。”
換句話說,投資者現在愿意買入,補貼和發展一家可以在以后賺很多錢的公司。他們認為,這些公司未來的利潤將可以大大彌補當前的損失。
我們不如把這種情況稱為“亞馬遜原型”。零售巨頭亞馬遜收入雖然多,但利潤很少,但就是這種方式亞馬遜不斷增加業務,投資未來盈利的新舉措,而這一策略創造了它今天的奇跡,也被許多公司嘗試復制。然而,亞馬遜有Jeff Bezos的領導,還有更多樣化的收入來源。
而且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公司沒有報告利潤并不意味著它無法盈利。
很多公司,如果削減研發和招聘開支,就可能會盈利。但風險投資和公共市場投資者也會說,‘我們想要增長,不想專注于短期利潤。
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的七大好處
第一 無限的資金來源
因為美國資本市場匯集了全世界的資金,對任何一家懂得游戲規則,并有華爾街關系的好公司來說,融資的機會和空間極大,并且再融資不受限制。因為美國資本市場是完全市場化的,只要民營企業的業績足夠好,它一年中的融資規模和融資次數是不受限制的。
第二 極高的公司市值
美國市場崇拜高品質、高成長率的企業,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具有極大的市值增長空間。除國內的A股市場外,美國市場迄今仍是全世界市盈率最高的市場。標準普爾的平均市盈率是24~26倍,納斯達克高科技股的平均市盈率為30~40倍。而香港、新加坡的平均市盈率僅僅是8~10倍。因此,在美國能以更高的市盈率籌到更多的資金。
第三 極大的市場流通量
由于資金的充足、體制的健全等原因,美國股市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流通的市場。當今國內股市一天的交易總金額約在10億美元左右,只相當于美國藍籌股,如英特爾、微軟等個股的平均每天交易額。可見美國市場容量之大。
第四 成熟而有經驗的投資者
因為美國市場以基金為最主要的投資者,散戶起不到很大作用,所以對懂得應付基金投資者的上市公司而言,將會獲得一批成熟和有經驗的股東,并且有相當穩定的高市值。
第五 合理的上市費用
與國內股市和香港股市相比,到美國借殼上市的費用成本較低,也比較合理。尤其是買殼上市,成本更低,上市前的現金費用只需75萬美金起,比香港、新加坡要低得多,而且上市標準不高。
第六 嚴謹的法律,極高的透明度
對于注重企業長期發展、正規化和國際化的大型上市公司,美國股市的法律保障和透明度,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不僅能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內部文化,更能吸引更多有信心的世界級投資者。
第七 手續簡單,上市時間短
美國上市辦理時間短:一般6-12個月,有時僅需要三四個月;香港、國內上市輔導期1-3年,不包括排隊期,目前國內市場已有數千家企業排隊,已排到3-5年以后。
專業的事還需交給專業的人
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市場角度分析,2019年美股IPO數量將持續著創下歷史新高,美國上市非但不會停止,反而會愈來愈強勁,并且隨著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數量的提升、市場會更加規范化和正規化,赴美上市的企業風險防范意識也將提高,境外上市市場的透明化也將進一步加強。所以即使你的企業不做美股IPO,別的企業也會做,這是大勢所趨。至于如何在美國資本市場分得一杯羹,那么還是要靠專業人士。
如何通過美股IPO在資本市場穩定獲利,從來靠的都不是狗屎運,涉及方方面面內容,包括技術、策略、市值管理等,然而絕大部分企業都是靠偶然性,到頭來是費時、耗財,血本無歸。與其挖空心思在市場中買教訓長知識,還不如踏踏實實將資金交由雄厚實力的輔導機構代為管理,既能穩步上市也落得清心。
世界金融控股集團
世界金融控股集團(美國股票代碼WFHG)專注于輔導企業上市,集團由眾多資本運作專家組成,創始團隊有20多年的輔導上市、并購重組、資本運作經驗。提供上市的整套服務(上市、轉板、投融資、資源整合、并購重組)。
可快速幫企業把無形資產知識產權變成有價值資產,把股權大幅提高並成為企業實繳資產,協助企業產業升級,漸進式上市輔導,幫助企業快速融資整合并購,做大做強快速上市!